2014 秋季拍卖会 中国油画雕塑

11月20日 下午4点
北京昆仑饭店


本公司不再对禁止出境拍品标注“*”,由买受人自行向有关部门申请办理文物出境审核手续。 所有成交价均已包含15%买家佣金。

Lot 872

丁衍庸  湖中胜景

估价(人民币):500,000-600,000

成交价(人民币):690,000

年代:1969年

签名:签名:Y.Y.Ting 26/6 69

材质:木板 油画

尺寸:30.5×45 cm.

来源

国巨基金会旧藏

展览

“意象之美:丁衍庸的绘画艺术”,2003年8月5日至9月21日,历史博物馆,台北

出版

《意象之美:丁衍庸的绘画艺术》,历史博物馆,台北,2003年8月,第133页

简介

说明:丁衍庸是中国现代艺术史上一位特立独行的奇才。他在二十世纪早期初登艺坛,正值现代化运动风起云涌之时,“中西融合”成为当时对中国艺术走向这一议题最有影响力的回应。丁衍庸与同辈大师一样,也是这一艺术理念的坚定拥护者。在1925年从日本留学回国之后,他一方面为上海的“洋画运动”推波助澜,一方面也借筹备广东美术馆之机开始了自己对中国艺术传统的梳理与研究。1949年来到香港以后,丁衍庸延续了油画与水墨兼修的特点,又加上对篆刻的研习,三者相辅相成,形成了他自足完整的艺术体系。而其中,油画作品由于数量十分稀少,显得格外珍贵。这幅《湖中胜景》(拍品编号872)作于1969年,此时丁衍庸的生活日趋稳定,艺术创作亦进入高峰期。极具野兽派风格的色彩和来自中国传统书画的线条正是他油画创作最具特色的艺术表征,而画中山水所蕴藏的淡淡乡愁和朴拙童趣更使观者得以一窥他丰富的精神世界。
“拙笨”的“洪水猛兽”
在1932年出版的《自序》中,丁衍庸曾表明自己即便被人当作“洪水猛兽”,也要改变中国艺坛陈腐现状的决心。①他之所以有这样的自觉,与其富于争议的艺术选择不无关系。丁衍庸学习西画出身,却在1928年后转而研习中国画,曾一度引起一些现代派西洋画家的非议。②而另一方面,他所推崇的野兽派在当时的艺坛也遭遇诟病。③但正是这两个具有争议的选择,奠定了他艺术风格的基础。
由于对中国艺术的研究,丁衍庸很早就提出要“把中国画的线条和墨用到西法画上”,在1950年代恢复油画创作后,他的实验变得比以前更加彻底,甚至“拙笨”地使用羊毫笔绘制油画,以追求独特的线条感。④在这幅《湖中胜景》中,丁氏以紧密排列的水平线条表现湖面,笔与笔在边缘处彼此重叠,制造出了微妙的厚度变化。塔楼以中锋勾勒,湿润的颜料使笔法变化得以清晰呈现,线条本身柔中带刚,颇具金石之气。湖中游船则以更为轻松的笔法描画,线条轻巧而富有弹性。顶端的一抹蓝色,抑扬顿挫又一气呵成。全画的意象与笔法精简至极,却每一处都自有节奏,结合在一起即形成耐人寻味的旋律,使人感慨其用笔之大胆精妙。
《湖中胜景》的色彩作为独立的审美元素出现,摆脱了塑造形体的作用。画面的主色调统摄于姜黄色的底色与大面积水域的淡黄色,而塔楼的橙色和远山的蓝色互为补色,在小船的黑色衬托之下,更显鲜明。几笔点出的人物和一挫一顿勾出的小船,单纯又充满童趣。可以说,画面放弃“精巧”而取“拙笨”, 看似逸笔草草,实则承载了丁衍庸半个世纪的艺术体悟,用笔用色既有中国传统的文化积淀,也有对西方艺术的彻底转化。
承载乡愁的意象之景
丁衍庸注重写生,却反对以再现为目的的摹写。早在1926年带学生去杭州写生时,他就曾指出:“去找那水边的情趣,和自然美妙的景色”,而不要“以为写生旅行是描写古迹名胜来做纪念品”。⑤由此可以看出,丁衍庸的风景作品是在观察基础上提炼出的意象,旨在传达其所蕴藏的精神内涵,而绝非实景的简单重现。综观丁衍庸在香港期间创作的油画作品,风景题材数量不多,但描绘的内容却出奇地相近—几乎都是水域和船只。这恐怕与他在港时的心境不无关系。从1949年只身来港,到1978年辞世,丁衍庸与家人只能隔水相望,有生之年再未相见。辽阔的水域与来去自由的扁舟,所承载的或许正是那份无法排解的乡愁。
《湖中胜景》中的景物组成并不复杂,但都是丁衍庸风景画中最经典的意象。除了几乎出现在所有风景画中的船只外,塔楼也是一个极具特色的符号。在《风景》和《蓝色风景》等油画中,都出现了同样以三角形和矩形构成的塔楼。这些塔楼的图像,显然深受丁衍庸融合古代印玺所独创的文字符号的影响,代表了他特有的艺术语汇。
丁衍庸曾说:“艺术以气胜。”⑥在他跌宕起伏的艺术生涯中,无论境遇高低,作品中从不见拘谨之气,“胸襟宽广,气度自生,由气生韵,才称得上创造。”正因秉持这样的观念,他的作品单纯利落,大气磅礴,而又不失童趣,从而超越时间,常保新鲜之感,而他本人则在中西融合的探索之路上始终充当着敢为人先的时代先锋。
注释
①丁衍庸:《自述》,《艺术旬刊》,第二卷第七期,上海,1932年11月
②《意象之美—丁衍庸的绘画艺术》,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2003年8月,第14页。
③徐悲鸿:《惑》,《美展》第五期,1929年4月22日
④老寐:《丁衍庸的拙笨》,《华侨日报》,1963年12月2日v ⑤《意象之美—丁衍庸的绘画艺术》,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2003年8月,第16页。
⑥丁衍庸:《治艺之道》,《诸圣中学校刊》,第34页。

京ICP备17021058号-1
版权所有 © 2005-2025. 北京诚轩拍卖有限公司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甲6号华熙国际中心C座26层 邮编: 100022
电话: (86-10)5887.0808 传真: (86-10)5887.0909 Email: info@chengxuan.com